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的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胜利。
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是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点。它以迎击国民党军队发起全面进攻的首战壮举,为“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开创了奠基伟业。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第五师在中原敌后创建了地跨鄂、豫、皖、湘、赣五省的中原敌后抗日根据地。1945年10月,新四军第五师和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及八路军嵩岳军区部队在中原地区会师后,经中共中央批准,原鄂豫皖中央局改组为中原局,郑位三代理书记。同时组建了中原军区,李先念为司令员,郑位三兼政委,王树声、王震为副司令员,王首道为副政委。中原军区下辖鄂东、江汉、河南3个军区和第一、第二2个野战纵队,总兵力6万余人。抗日战争胜利后,为抢夺胜利果实和部署进行内战的兵力,国民党军队调集了20多个师加紧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先后占领鄂中、襄西、鄂东、鄂南、豫中、豫西等地,以畅通国民党军队进军华东、华北和东北的通道。
1946年5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虽就中原地区停止武装冲突签订了《汉口协定》,但国民党军队的蚕食进攻并未停止。至6月,国民党军队已将中原军区部队6万余人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百里的罗山、光山、商城、经扶、礼山之间的狭长地带。6月中旬,国民党当局撕毁国共双方于1月间达成的《停战协定》,任命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为进攻中原解放军的总指挥。至6月下旬,国民党军队用于包围中原军区的军队增至10个整编师(相当于军),总兵力约30万人。
面对这种局势,中原局和中原军区于6月20日就突围的方向、路线等行动计划作了部署。6月21日,中原局、中原军区将突围计划上报中共中央。23日,毛泽东主席以中央名义复电中原局:“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24日,中原军区命令所属部队在防区内秘密集结,抢在国民党军发动总攻之前,跨过平汉铁路进行战略转移。26日拂晓,国民党军队以宣化店为目标,兵分四路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正式爆发。当日晚,中原局、中原军区主力主动撤离宣化店,开始中原突围战役,从而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
根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的突围部署,中原军区鄂东独立第二旅承担掩护中原局和中原军区主力向西突围的任务。主力突围前,独二旅政委张体学率六团一个营接替宣化店地区的警卫任务,以掩护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机关撤离。中原局和中原军区主力成功转移后,独二旅3个团共6000余人于6月29日晚开始分数路向东突围。经过数日急行军,独二旅各路突围部队于7月17日在皖西冶溪河地区会师。
7月18日,中共中央电令鄂东独二旅停止东进,留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争。遵照中央的指示,中原局以独二旅党委为基础,组建了以张体学为书记的中共鄂皖地委。
1946年秋冬,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及四十八师和二十六师各一部,在各县保安团(队)的配合下,对大别山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复“清剿”。经过频繁激烈的战斗,独二旅遭到严重损失,所剩武装被迫分散各地转入隐蔽活动。由于形势日益恶化,中原局于11月下旬指示鄂皖地委主要负责人转移到解放区。为适应斗争形势的变化,鄂皖地委及独二旅负责人张体学、赵辛初在奉命转移之前,于12月14日在黄梅蔡家湾建立鄂皖边中心县委,负责领导蕲春、广济、黄梅、英山、宿松、太湖等地的党组织和游击武装。此后,鄂皖边中心县委和黄冈中心县委、罗礼经光中心县委、皖西工委分别坚持艰苦的游击斗争,直至1947年秋与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会合。
中原突围是中共党史、军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中原解放军执行战略转移任务,粉碎国民党企图聚歼中原解放军主力、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阴谋的重大胜利。1946年10月1日,毛泽东在《三个月总结》中评价中原突围说:“我中原解放军以无比毅力克服艰难困苦,除一部已转入老解放区外,主力在陕南、鄂西两区创造了两个游击根据地。此外在鄂东和鄂中均有部队坚持游击战争。这些都极大地援助了和正在继续援助着老解放区的作战,并将对今后长期战争起更大的作用。”
个人感受
在生死突围中,环境异常艰险,许多中原军区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同时,也艰难地保留了大量主力部队和一批经过严峻考验的优秀干部,创建了豫鄂陕边区、鄂西北两块游击根据地,并留下小部分兵力坚持鄂东和鄂中地区的游击斗争,为我军战略反攻、重返中原保留了重要骨干和基本力量。
生死关头的决断和担当,显示出忠贞不渝的信仰。
叶飞上将曾这样评价皮定均:“正因为历史正确选择皮定均担此重任,才使我军主力部队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同样,没有中原部队的战略牵制,全国解放事业就会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深重的压力。
此次集体突围行动中,中共中央顾全大局的正确决策、中原军区指挥官们的机智应对、士兵们的顽强英勇、对共产主义事业忠贞不渝的信仰令人铭记,也让解放军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