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风雨骤 春雷遍大地
——早期共产党人在河南的活动
谷东坡
今天我带大家认识一下位于开封的两座小楼,一个是位于河大(明伦校区)的博文楼,另一座是位于开封书店街与西大街西南角的二层角楼。他们既是古色古香充满文化底蕴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又充满了红色的历史印记,是我们党的早期领导人工作和奋斗过的地方,留下了很多党的光辉故事。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建筑本身,然后再来追忆一下革命前辈的奋斗历程。
一、
这是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博文楼,又名六号楼。
为什么叫六号楼呢?我们先来了解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的文脉和发展历程。
河南大学北靠宋代的开宝寺铁塔,东倚阅尽世间沧桑的古老城墙,脚下的土地搏动着千年文脉。清雍正年间,这里是“河南贡院”所在地。乡试的士人、举子,一年年从这里走出。光绪年间,钦定河南贡院举办中国历史上最后两届会试,院内建斋舍、考棚三万余间,仍不敷使用。
1918年,第三任校长李敬斋到任。他留学欧美,学习建筑工程及教育行政管理。回国后,曾参与了北京协和医院的建造。在他的主持下,对河大的校区进行了整体规划。虽然他长校只有两年多时间,但河大以后的建设,主要据此规划图进行。
规划图中,学校的所有建筑均统一编号,此亦援引欧美风格。以校中心马路为界,路东的建筑为双号,路西的建筑为单号。1919年,六号楼落成。这是学校的第一幢楼房。因建在规划中的六号楼位置,故名之为六号楼。
六号楼极富民初北洋建筑风格。房顶及整体设计循中国传统建筑,严谨、对称。而前廊的罗马镶嵌式立柱、落地式门窗,则是欧陆风情。整幢楼连同地下室仅四层,看上去却典丽而秀挺。
二、
这是开封市书店街的的角楼,这里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河南建立的第一个地方最高领导机构——中共豫陕区委的所在地。
我们了解一下书店街的历史。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在宋代,这条街与皇宫毗邻,名叫“高头街”,“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交易商品有衣物、书籍、字画、古玩和中药等。明代,书店街易名为“大店街”。清代,开封文化产业兴盛,清乾隆时,它被正式命名为“书店街”。
三、
1923年6月中共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
(一)六号楼与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曾六次来到河南,并于1925年8月来到河南大学,为传播马列主义、指导工人运动、开展国共合作、创建河南党组织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时,李大钊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之后,李大钊两次来到开封,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
当时,胡景翼任河南督办,(胡早年加入同盟会,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对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李大钊也十分敬佩)。胡景翼抵开封任职后,立即邀请孙中山、李大钊到河南,以协助其制定治豫方针。孙中山因病滞留天津;李大钊为继续开展对胡景翼的工作,发展河南革命形势,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长的身份,与胡景翼就苏联军事武器在国民军二军中的分配、往国民二军派遣苏联顾问和党员大学生抵豫工作、帮助整顿军队等许多问题,交换了意见。在党组织和苏联顾问的帮助下,仿照黄埔军校设立的国民二军 “北方联合军校”在开封成立。1925年初,在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帮助和努力下,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河南的局面初步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河南的活动陆续开展,工农运动和学生运动日益活动,国民党的组织也逐渐壮大。
然而,1925年4月,胡景翼猝然病死。其继任者岳维峻表面上与共产党接触,但暗地里却与军阀势力勾结。面对复杂的河南局势,国民二军中的苏联顾问及时汇报了情况。为了巩固革命统一战线,稳定革命局面,1925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李大钊的建议,派王若飞来河南开展工作。王若飞先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来到河南,组建中共豫陕区执行委员会,并担任区委书记。
1925年7月,李大钊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于右任的陪同下,第二次来到了开封。
这次开封之行,李大钊主要是对岳维峻进行工作,劝说他继续支持河南工、农、学生的革命运动,巩固统一战线的局面。
此时,正值暑假,李大钊在听取中共中央特派员王若飞的汇报后,对在五卅运动中河南青年反帝爱国的高度热情特别关注。8月初,李大钊在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的六号楼三楼大教室,向开封各校学生代表作了《大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的演讲,提出了“尊重民权,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三大口号,勉励大家积极投身国民革命运动。
李大钊在河南的工作,推动了河南革命运动的继续发展。河南大学在纪念建校90周年之际,在六号楼门前西侧竖立了一尊两米多高(含底座)的李大钊塑像,以纪念这位党的创始人。
(二)书店街角楼-中共豫陕区委所在地
刚才提到的中共豫陕区委,我们来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1925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李大钊的建议,派王若飞来河南开展工作。1925年10月中旬,中共豫陕区执行委员会成立(简称中共豫陕区委),王若飞任书记。区委机关最初设在郑州操场街,不久即迁至开封书店街54号。从此,这里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河南领导和发动大革命运动的总指挥部。根据中央指示,豫陕区委领导河南全省,陕西的关中、陕北,江苏的徐州,安徽的宿县等地区的党组织。
中共豫陕区委建立后,党组织发展迅猛,到1926年初,党员数量发展到700余人。中共豫陕区委的建立,为河南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党的优秀理论家萧楚女,在这里负责豫陕区委的农运工作。
由他主编的《中州评论》在开封创刊,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河南创办的第一个刊物,也是豫陕区委的机关刊物,它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政策,为河南革命斗争的大力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
两座小楼背后的故事,反映出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大潮流下,也曾遇到过很多激流暗礁,正是以李大钊、王若飞、萧楚女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前辈的努力工作,奠定了河南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推动了革命在河南的发展,北伐的顺利进行;同时,更应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尽管当时的大革命潮流轰轰烈烈,却也难掩个反动势力的逆流和风险,大革命后来遭遇失败,早就埋下了伏笔。
我们学习党史,一方面在于学习革命前辈的奋斗精神、政治智慧、伟大贡献,同时也要明白,任何时期都要对反动逆流保持警惕之心,才能维护好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这大概也是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认真学习党史的一个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