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这本书有三个原因,一是书中描述了一个时代人们的颠沛流离与爱国情怀;二是书中展示的人们在战争中的求知欲;三是本书文字朴实、深沉。正如台湾地区学者王德威先生所讲: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
作者齐邦媛以逾八十高龄历时四年完成《巨流河》。该书有两条主线,一是齐邦媛自己的成长历程,即经历一个巨变的时代,在颠沛流离中成长,在战时仍能够接受最好的教育,未被时代裹挟,一生从事自己热爱的文学事业。二是父亲齐世英在政界打拼、救亡图存的奋斗之路。以缜密通透的笔力,从大陆巨流河写到台湾哑口海,以一个奇女子的际遇见证了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的变迁。
《巨流河》所述人物众多,除了贯穿始终的灵魂人物齐世英,还有抗战空军英雄张大飞、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哲学家钱穆、著名教授吴宓等等。她的娓娓道来让我们热血喷张,感受时间的无情,世事的变迁。王德威先生说,那是一个“洁净”的声音,一个跨越历史、从千年之泪里淬炼出来的清明而有情的声音。我们久久聆听,久久回味,却是“怅惘千秋一洒泪”。
同时,也正如作者所言:我们这一代人,在抗战的重庆长大,在荒郊躲警报时为《天长地久》、《葛莱齐拉》里的痴心爱情而神往,但是我们的一生,何曾有过蔚蓝的海湾?何曾有黑发随风披散,腮际掠过帆影,倾听渔子夜歌的可能?留在大陆的,经历政治动荡,很多尝过苦难;到台湾或到国外的,又总感到在漂流中,如此相见,真如隔世。当一切都是“一言难尽”时,一遍又一遍的唱着“而今一九四三春风远”时,记忆与遗忘似双股柔丝,层层绕着这一屋子白发的小友。这些当年精英中的精英,因为政治的对立,婚姻的牵绊,失去了许多正常生活的岁月,成为失落的一代,被吞没在“春风远”这么简单直率的叹息之中,无须记忆,也无法遗忘。读到这些,让我不禁感慨,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有较为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们更应当珍惜一切,锐意进取,不负光阴。